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性法規(guī) > 正文
1994-10-01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994]粵府第106號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
第一條 為解決城鎮(zhèn)居民的住房困難,改善居住條件,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第二條 本規(guī)定所稱解困房,是指市、縣人民政府為解決城鎮(zhèn)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住房而建設的住宅。
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是批經(jīng)濟收入低于當?shù)仄骄蕉胰司幼∶娣e低于市、縣人民政府規(guī)定標準的住戶。
經(jīng)濟收入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
第三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制定解困房建設規(guī)劃,多渠道籌集建房資金,保障規(guī)劃的實施。
第四條 省、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解困房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政府各有關部門應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解困房的建設工作。
第五條 解困房售價的構成:
(一)征地拆遷補償費、地價款和占用土地應繳納的有關稅費;
。ǘ┮(guī)劃勘測設計費;
(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配套費;
。ㄋ模┙ㄖ惭b工程費;
。ㄎ澹┵J款利息;
。5%以下的利潤。
具體售價由縣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物價部門制定,報同報人民政府批準。
市、縣人民政府可根據(jù)當?shù)鼐用窠?jīng)濟承受能力,給予減免地價款和基礎設施、公用設施配套費等有關費用。
第六條 符合本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條件的住戶,可向戶籍所在地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購買解困房的書面申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后,登記造冊,并予以公告。
第七條 解困房的分配應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優(yōu)先照顧科技人員、教師和離退休職工。具體分配方案由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征詢公眾意見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第八條 解困房建設項目經(jīng)計劃部門立項后,由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建設用地。每年安排的土地面積應不少于當年計劃建設解困房建筑面積的60%。
第九條 解困房按下列標準建設:
。ㄒ唬┮环恳粡d的住房建筑面積不超過40平方米;
。ǘ┒恳粡d的住房建筑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
。ㄈ┤恳粡d的住房建筑面積不超過65平方米;
二房一廳的房型,不少于總建房套數(shù)的60%。
解困房的內墻和室內裝修,可由住戶自行安排。
第十條 解困房的建設,由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招標投標方式,委托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建設,并簽訂合同,實行合同管理。房屋竣工驗收合格后,交由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出售和組織售后服務管理工作。
第十一條 建設解困房的資金可通過以下渠道籌集:
。ㄒ唬⿵谋炯壺斦舫傻耐恋赜袃斒褂檬杖胫匈J出不少于20%的資金;
。ǘ⿵恼》炕鹬匈J款;
。ㄈ┦杖☆A售款;
(四)其他合法渠道籌集的資金。
第十二條 市、縣人民政府建設解困房的資金,應按專項基金的規(guī)定進行管理,?顚S茫坏门沧魉。
第十三條 購買解困房,可以采取一次付款或分期付款的辦法。購買解困房以戶為單位,每戶只能購買一次。
第十四條 購買的解困房,自取得房屋所有權之日起,5年內不得轉讓、出租、抵押或贈與。確需轉讓的,由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已使用年限折價收購。5年后需轉讓房屋的,應按規(guī)定繳納稅款。
第十五條 住戶采取欺騙手段購買解困房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回房屋,并處以該房購買價50%以上至100%以下的罰款。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與住戶串通作假購買解困房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回房屋,對住戶處以該房購買價50%以上至100%以下的罰款;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并處以該房購買價50%以上至100%以下的罰款。
第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建設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建設行政主管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第十七條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