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9 15:3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國家為了保障飲水衛(wèi)生,保護取水源頭,制訂了《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88),對取水的水源提出了質量要求。但是,大多數縣鎮(zhèn)供水企業(yè)由于缺少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對水源管理僅僅是確立水源保護區(qū),對水源的污染及其防治缺乏了解。因此,了解水污染源,防止水污染產生和進一步惡化是水源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水源污染的類型縣鎮(zhèn)供水源頭主要是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影響,使水的感官性狀、微生物指標、有毒成分等超出了標準。
其類型有:
1.細菌和微生物污染。這類污染特點是數量大,分布廣。特別是以地表水作為取水源頭的供水企業(yè),其污染主要來自城鎮(zhèn)生活污水、醫(yī)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徑流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細菌總數可達幾百萬個以上,每克糞便中大約就有100多萬個,細菌的種類也達百種之多。若只經加氯消毒就供飲用的水源,大腸菌群每升也不會少于千個。
2.有機物污染。這類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農藥及有機化學污染造成的。一般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氨基酸、脂類等都可造成水中有機物含量偏高,水質變差,導致水體污染。水中有機物含量可以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學需氧量(COD)來表示。一般的有機污染物進入水中后就進行化學氧化分解,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氧化分解,這個過程會隨溫度、有機濃度、微生物種類的變化相應發(fā)生改變。含氮有機物就被硝化成亞硝酸鹽、硝酸鹽。溶解氧就是衡量有機污染程度和劃分指標等級的依據,污染越嚴重溶解氧就越少。
3.富營養(yǎng)化污染。主要指以水庫、湖泊為取水源頭的污染。在水庫與湖泊中由于水流緩慢,在有機物作用下引起藻類、浮游生物的急劇增長。水體富營養(yǎng)化沒有統(tǒng)一指標規(guī)定。富營養(yǎng)化的水體藻類較多,水體呈綠或棕綠色,且伴有臭味,引起人體感官不適,對水質的凈化和處理帶來很大的麻煩。
此外,在工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水污染還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學物質類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二、水源污染的防治方法水源污染的防治對維護管理水源保護區(qū)十分重要。
防治污染原則是預防為止,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1.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并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托當地衛(wèi)生防疫或環(huán)保部門進行分析,并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fā)展的趨勢。調查時間一般每年一次,規(guī)模要大,最好會同衛(wèi)生防疫、環(huán)保部門一起調查,如果水質發(fā)生變化則相應增加調查次數。
2.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jiān)測。監(jiān)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yǎng)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jiān)測。
3.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水法》、《環(huán)境保護法》、《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huán)保、衛(wèi)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江西省寧都縣供水公司在水源管理中就曾發(fā)現上游排放污水,造成色度偏高且伴有異臭。公司立即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發(fā)現上游一家食品廠和腐竹廠每天排放污水,于是將污水排放口水樣委托環(huán)保局進行檢測,并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上報縣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政府部門、衛(wèi)生、環(huán)保等多家執(zhí)法部門的配合下,依法對食品廠和腐竹廠的污水進行治理,確保了水源的安全與衛(wèi)生。
鄧海斌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