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事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原因。導致事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不安全的“機”(設備、設施、物料等)狀況,不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不安全的行為以及管理,監(jiān)督上的缺陷等。
1.“機”(設備、設施、物料等)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導致事故的危險因素導致事故的“機”(設備、設施、物料等)不安全狀態(tài)大 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施、設備、工具、附件的結構不合理,強度不夠, 材質不符合設計要求。
。2)設施、設備、工具、附件的制造、維修、調整不良。
。3)缺少安全防護裝置(保護、保險、信號裝置等)或者安全裝置有缺陷,無警戒設施或警戒有缺陷(如警戒區(qū)不明、無標志、無柵欄等)。
。4)缺乏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工作服、手套、護鏡、護面罩、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帶等)或者防護用品、用具有缺陷。
(5)生產場所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差,如通風不良、光線不足、場地狹窄等。
2.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人操縱各類機械設備,人與機械設備的能量是有秩序流動的。人如果發(fā)生不安全行為,就可能造成事故。所以,人的不安全行為也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安全操作規(guī)程。如操作無依據,沒有安全指令; 不按安全的速度進行操作或工作;人為的使安全裝置無效;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進行注油、檢查、修理、焊接、清掃等。
。2)違反勞動紀律。如開玩笑、打鬧、精神不集中、違章使用機電設備或車輛等。
。3)誤操作和誤處理。如在進行運輸、起重、修理等作業(yè) 時信號不清、警報不明;對重物、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錯誤處理;誤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等。
。4)未使用或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5)物體放置、堆垛、排列不當等。
下一篇:安全生產管理評價與生產責任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