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術 > 正文
2008-11-10 14:35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由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及樁間土組成的復合地基,其承載力是由樁和樁間土共同分擔的,通過剛性樁和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實現(xiàn)對樁間土的擠密加固,可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地基土的承載潛力,有效地解決軟土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問題。
關鍵詞: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合模量;承載力
1、概述
近年來,地基處理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地基處理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反映在機械、材料、設計理論、施工工藝、現(xiàn)場監(jiān)測技術以及地基處理新方法的不斷更新和進步等方面,而且反映在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的綜合應用方面。
鑒于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中樁的承載能力和變形特性不同,地基處理的技術效果和適用范圍均不相同,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結合柔性樁復合地基和剛性復合地基的特點,以充分發(fā)揮其各自的優(yōu)勢,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從而取得良好的技術效果和經(jīng)濟效益。
2、復合地基設計思想
2.1 設計的基本思路
采用由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和樁間土組成的復合地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1]考慮:
、女斬Q向荷載施加于樁頂時,樁身的上部受到壓縮發(fā)生相對于土的向下位移,樁周土在樁側界面上形成向上的摩阻力;荷載沿樁身向下傳遞過程中不斷克服摩阻力并通過它向土中擴散,因而樁身的軸力沿著深度逐漸減小,在樁端處與樁底反力相平衡;與此同時,樁端持力層在樁端壓力作用下產(chǎn)生壓縮,使樁身下沉,樁與樁間土的相對位移又使摩阻力進一步發(fā)揮。隨著樁頂荷載的逐漸增加,上述過程周而復始地進行,直到變形穩(wěn)定為止。由于樁身壓縮量的累積,上部樁身位移總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摩阻力總是先于下部發(fā)揮,樁側摩阻力達到極限后就保持不變,繼續(xù)增加的荷載就完全由樁端持力層承受,當樁底荷載達到樁端持力層的極限承載力時,樁便發(fā)生急劇的、不停滯的下沉而破壞。因此,增強樁身上部樁側土的結構強度,對提高樁的承載力、改善樁的變形特性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扑嗤翑嚢铇都庸誊浲恋鼗纳栖浲恋墓探Y特性。通常水泥土的壓縮曲線表現(xiàn)出明顯的超固結特性,可近似地認為水泥土樁體不存在固結現(xiàn)象,而只有彈性的樁身壓縮。水泥土攪拌樁加固深厚軟土地基一般不會貫穿整個軟土層,由此形成的加固層和下臥層軟土的固結特性仍可用雙層地基一維固結理論來分析。從固結機理來看,加固層滲透性極低的水泥土攪拌樁(比原狀土低3到4個數(shù)量級[2])設置減小下臥層軟土的排水固結;同時加固層豎向附加應力向水泥土攪拌樁集中而使樁間土所受應力大大減小,孔隙壓力也大為降低,因此在下臥層軟土和加固層樁間土之間形成較大的孔隙壓力差,加快下臥層軟土的固結。
、撬嗤翑嚢铇陡纳铺烊卉浲恋男再|。流塑態(tài)軟粘土拌入固化劑后形成的加固土呈堅硬狀態(tài)。粘聚力和內(nèi)摩擦角較原狀土增加,其抗壓、抗剪強度、變形模量等指標分別比天然軟土提高數(shù)十倍至數(shù)百倍。當固化劑摻入比αw>5%時,加固土無側限抗壓強度qu可達500~4000kPa,相應抗拉強度σ1=(0.15~0.25)qu,粘聚力c=(0.2~0.3)qu,摩擦角Ф變化于20o~30o之間,變形模量E50=(120~150)qu.加固土強度隨固化劑摻入比、水泥標號和加固土齡期的增加而提高。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抗?jié)B系數(shù)由原狀土的10-7㎝/s下降為(10-7~10-11)㎝/s數(shù)量級。
、葮丁⑼翉秃蠘嫵傻牡鼗纬闪似矫婕柏Q向合適的剛度級配梯度和三維共同工作的應力狀態(tài),達到對天然地基承載力的有效補強,滿足設計要求,減少地基的沉降。
、砷L剛性樁、短水泥土攪拌樁的布置,形成三層地基剛度,符合天然地基土層淺弱深強的規(guī)律以及地基應力傳遞特征,同時長剛性樁可以進入深層良好土層,減少復合地基的沉降。
、蕪秃系鼗c上部結構通過褥墊層的柔性連接,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有效地傳遞垂直荷載。
⑺復合地基與上部結構柔性連接的褥墊層調整復合地基的樁土荷載分配,發(fā)揮土體的承載能力特別是淺層土體的承載作用;墊層的作用歸納為:
、俦WC樁體和樁間土共同承擔荷載,在上部荷載作用下,樁體一定程度“剌入”褥墊層中,充分發(fā)揮樁間土作用。在實測的復合地基樁體和樁間土時程曲線(給定荷載下)中,樁、土受力始終為一常數(shù);
、谡{整樁、土荷載分擔比,墊層越厚,樁間土承擔的荷載越多;荷載水平越高,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大。因此調整墊層厚度可調整樁土荷載分擔比,反之根據(jù)樁土應力的要求來確定墊層的厚度;
、劬徑饣A底面的應力集中,樁頂對應的基礎應力與樁間土對應的基礎底面應力之比隨墊層厚度的變化而變化;據(jù)研究:當墊層厚度大于10㎝時,樁對基礎底面產(chǎn)生的應力集中已明顯降低;當墊層厚度為30㎝時,n只有1.2左右;
④調整樁土水平荷載的分配,未設置褥墊層時,水平荷載主要由樁承擔。隨著褥墊層的設置和增厚,樁頂承受的水平荷載逐漸變小。當褥墊層厚度大到一定程度時,水平荷載主要由樁間土承擔,樁體發(fā)生水平折斷的可能性減小,樁在復合地基中失去工作能力的機會減小。
、萑靿|層的設置,復合地基中樁體存在向上的剌入變形,阻止樁間土的變形。
2.2 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的思路:⑴由天然地基和剛性樁復合形成復合地基,視為一種新的等效天然地基,其承載力特征值為fspk1.⑵將等效天然地基和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形成復合地基,求得復合地基承載力即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
具體推導如下[3]:
2.3 復合地基的復合模量
復合模量表征的是復合土體抵抗變形的能力。由于復合地基是由土和增強體(樁)組成,復合模量與土和樁的模量密切相關。確定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復合模量的基本方法為:⑴按單一樁型復合地基復合模量確定方法求得天然地基和剛性樁所形成復合地基的復合模量,并將其視為一等效天然地基;⑵按單一樁型復合地基確定方法,求得等效天然地基和水泥土攪拌樁形成復合地基的復合模量即為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的復合模量。
2.4 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檢測
樁身質量檢測,可依照各類樁的檢測方法分別進行檢測,如剛性樁可采用低應變檢測,水泥土攪拌樁可采用輕便觸探或抽芯檢測。
對于一般的復合地基加固效果檢測,《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規(guī)定采用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的承壓板可用圓形或方形,面積為一根樁承擔的處理面積;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的承壓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實際樁數(shù)所承擔的處理面積確定。
在確定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時,當Q~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極限時,而其值不小于對應比例界限的2倍,可取比例界限;當其值小于對應比例界限的2倍時,可取極限荷載的一半;當Q~S曲線是平緩的光滑曲線時,可按相對變形值確定;即取沉降比s/b或s/d等于0.006所對應的壓力。
3、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
3.1 PTC+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
某教學樓工程,地基土物理力學指標如表1.工程采用PTC+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PTC樁徑Φ500,樁長37m,樁端進入⑨層礫石;水泥土攪拌樁樁徑Φ500,樁長15m,樁端進入③層淤泥質粘土,1根PTC與4根水泥土攪拌樁組合成一個處理單元;
3.2 預制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
某地下水池工程,場地巖土主要工程特性指標如表2.地基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樁徑Φ500,樁長16.0m,按1000×1000mm縱橫雙向均勻布置,設計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不小于150kN,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小于180kPa;施工后抽檢8根樁進行載荷試驗,水泥土攪拌樁單樁或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均未達到設計要求。
采用預制鋼筋砼樁加固,樁身截面200×200㎜,砼強度C30,主筋4ф16,箍筋φ6@200;樁長20m,分五段澆制,底段帶樁靴。樁段間用焊接法接樁(或硫磺膠泥);布樁采用每4根水泥土攪拌樁間插入1根預制樁,形成復合地基;在樁頂鋪設一層厚為350mm的天然級配卵石墊層,改良地基中樁土荷載分配,充分發(fā)揮地基土的承載力。施工完畢后,選擇4組復合地基進行靜荷載試驗;結果見圖3,試驗得到的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均大于200kPa.
(a)水泥土攪拌樁Q~S曲線 (b)預制樁+水泥土攪拌樁Q~S曲線
4、結束語
⑴ 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所形成的復合地基可得到較高的復合地基承載力,改善地基的平面剛度組合與豎向剛度梯度,提高樁間土的參與作用,使復合地基承載力大幅度提高;減少復合地基的沉降量,具有較好的技術和經(jīng)濟效益;
、 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組成的復合地基,其承載力發(fā)揮與樁的類別、強度、長度、置換率、樁端土及樁間土的類別及強度有關;
⑶ 剛性樁—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靜載荷檢測時,其壓板宜采用方形或矩形,尺寸按實際樁數(shù)所承擔的處理面積確定。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