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4 10:23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這次實習去了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充分了解了現(xiàn)代園林的特點,F(xiàn)在就以上海世紀公園、延安中路綠地和徐家匯公園為例分析一下現(xiàn)代園林的特點。
一、園林建筑
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形式多樣,亭、臺、樓、榭、閣、廊、舫應有盡有,F(xiàn)代園林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這么多紛繁復雜的形式,而不是消除,而使用更加簡潔、現(xiàn)代化的工藝結合實際環(huán)境有了不同形式的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的園林建筑。
二、園林水體
水體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營造水體景觀,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
1、有動有靜 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環(huán),欲肥賦,欲噴薄……”描繪出了水的動與靜的情態(tài)。水平如鏡的的平面給人以平靜、安逸、清澈的環(huán)境和情感。
飛流直下的瀑布和翻滾的漂水又具有強烈的動勢。
2、有聲有色 瀑布的轟鳴,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這些模擬自然的聲響給人難以不同的聽覺感受,構成園林空間特色。如果將水景與人工燈光配合,也會產(chǎn)生當前所盛行的彩色噴泉的效果。
3、擴大空間景觀 人們總以“湖光山影”來形容自然山水景色。水邊的山體、橋石、建筑等均可在水中形成倒影,另有一層天地。正如古詩云“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人,人在行云里!
三、園林道路
園林道路是園林的脈絡,是聯(lián)系各景點的紐帶,也是構成園林景色的組成部分。它的具體作用有:組織交通、引導游覽、組織空間。
中國古典園林為了達到景深的效果,常常采取曲徑通幽的辦法。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中,由于要考慮車輛的通行,還有城市人口多,所需的集散場地要求比較大等方面的因素,在現(xiàn)代園林的主入口廣場和道路多采用規(guī)則式布局。在次要道路上為了引導有人游覽沿襲了古代園林中“曲徑通幽”的做法。
四、園林植物
在園林風景整體構圖的序列演變中,園林植物是形態(tài)與色彩的主要表現(xiàn)色,幾乎遍及所有的景區(qū)、景點。因此,園林植物的總體布局關系到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以延安中路為例。
延中綠地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一塊公共綠地,占地23萬平方米,其中,H2和H3是水景園:“一塊茂密的生態(tài)林地,一條河流蜿蜒曲折迂回在密林山丘之間。河上彌漫霧氣遂成水滴,境”;谶@一設計理念,在水體的植物配植上,多沿用了我國傳統(tǒng)的植物配植手法。
如H5干河和H2水景園的植物配植主要考慮近觀效果,比較注重植物的姿態(tài)和色彩搭配,近河道的兩側,種植了大量的柳樹、樸樹等具有俯瞰姿態(tài)的樹種,以及桃花、青楓、紅楓、海棠等開花或色葉灌木樹叢,層層掩映,以加強水體的層次。H5為體現(xiàn)“干河”,抬高了兩側地形,利用水杉、雪松、黑松、香樟、櫸樹等喬木來分割空間,利用山茶、紅楓、青楓、桂花、杜鵑、紅花檵木、金葉女貞等色葉喬、灌木植物組合成豐富的植物景觀,以營造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為力求自然,在H2駁岸處,結合地形,或是草坪一直延伸到水體,引導游人到水邊觀景;或是有斷有續(xù)、曲曲折折地種植了大量的地被和黃馨、棣棠、杜鵑等矮灌木,它們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到水面,活潑而富有野趣;在水邊還種植了美人蕉、鳶尾、菖蒲等,豐富的植被將蜿蜒的河流裝扮得分外絢麗。
即便是“島”的植物配植,在突出水的倒影效果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下木地被的植物選擇,在一片水杉和池杉林中,種植了成片的水蔥、萱草、黃菖蒲、過路黃、玉簪、金絲梅、灑金蔓長春花、熊掌木、小葉梔子等20余種開花和色葉地被,簡潔而自然。
H3的植物配植手法與H5、H2相比則是一種“敞”的做法,頗具現(xiàn)代園林設計的風格。以成片的草坪為底色,以雪松、香樟、毛竹等樹林為背景,沿著曲折的河岸線,點綴兩組由二三棵造型雞毛楓和杜鵑、紅花酢漿草組合的樹叢,空間簡潔、疏朗而明快。
總之,現(xiàn)代園林雖然不如古典園林那么精秀雅致,但它在功能上更能滿足現(xiàn)代人的功能需求,在生態(tài)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城市帶來一抹生機。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