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交通工程 > 正文
2015-02-03 14:37 來自網(wǎng)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港口組成編輯港口由水域和陸域所組成。
水域通常包括進港航道、錨泊地和港池。
①進港航道要保證船舶安全方便地進出港口,必須有足夠的深度和寬度、適當?shù)奈恢、方向和彎道曲率半徑,避免強烈的橫風、橫流和嚴重淤積,盡量降低航道的開辟和維護費用。當港口位于深水岸段,低潮或低水位時天然水深已足夠船舶航行需要時,無須人工開挖航道,但要標志出船舶出入港口的最安全方便路線。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并要求船舶隨時都能進出港口,則須開挖人工航道。人工航道分單向航道和雙向航道。大型船舶的航道寬度為80~300米,小型船舶的為50~60米。
、阱^泊地指有天然掩護或人工掩護條件能抵御強風浪的水域,船舶可在此錨泊、等待靠泊碼頭或離開港口。如果港口缺乏深水碼頭泊位,也可在此進行船轉船的水上裝卸作業(yè)。內河駁船船隊還可在此進行編、解隊和換拖(輪)作業(yè)。
、鄹鄢刂钢苯雍透劭陉懹蚺B,供船舶靠離碼頭、臨時停舶和調頭的水域。港池按構造形式分,有開敞式港池、封閉式港池和挖入式港池。港池尺度應根據(jù)船舶尺度、船舶靠離碼頭方式、水流和風向的影響及調頭水域布置等確定。開敞式港池內不設閘門或船閘,水面隨水位變化而升降。封閉式港池池內設有閘門或船閘,用以控制水位,適用于潮差較大的地區(qū)。挖入式港池在岸地上開挖而成,多用于岸線長度不足,地形條件適宜的地方。
陸域指港口供貨物裝卸、堆存、轉運和旅客集散之用的陸地面積。陸域上有進港陸上通道(鐵路、道路、運輸管道等)、碼頭前方裝卸作業(yè)區(qū)和港口后方區(qū)。前方裝卸作業(yè)區(qū)供分配貨物,布置碼頭前沿鐵路、道路、裝卸機械設備和快速周轉貨物的倉庫或堆場(前方庫場)及候船大廳等之用。港口后方區(qū)供布置港內鐵路、道路、較長時間堆存貨物的倉庫或堆場(后方庫場)、港口附屬設施(車庫、停車場、機具修理車間、工具房、變電站、消防站等)以及行政、服務房屋等。為減少港口陸域面積,港內可不設后方庫場。
港口設備陸上設備包括間歇作業(yè)的裝卸機械設備(門座式、輪胎式、汽車式、橋式及集裝箱起重機、卸車機等)、連續(xù)作業(yè)的裝卸機械設備(帶式輸送機、斗式提升機、壓縮空氣和水力輸送式裝置及泵站等)、供電照明設備、通訊設備、給水排水設備、防火設備等。港內陸上運輸機械設備包括火車、載重汽車、自行式搬運車及管道輸送設備等。水上裝卸運輸機械設備包括起重船、拖輪、駁船及其他港口作業(yè)船、水下輸送管道等。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