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0 19:13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基層的下承層是底基層及其以下部分,底基層的下承層可能是墊層或土路基上路床層或精鋪層上路床。下承層表面應平整、堅實、具有規(guī)定的路拱,沒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軟弱地段。
(2)下承層的平整度、縱橫坡度,超高橫坡度和壓實度等,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
(3)不論下承層是何種結構層,都必須用12~15t三輪壓路機或等效的碾壓機械進行碾壓(壓3~4遍)。在碾壓過程中,如發(fā)現下承層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如下承層過濕、發(fā)生“彈簧”現象,在調查弄清楚發(fā)生軟彈原因之后,應采取相應的挖開晾曬、換填、摻石灰或粒料等措施進行處理;是土路基的原因引起的軟彈,一直要處理到土路基。
。4)對于底基層,根據壓實度檢查(或碾壓檢驗)和彎沉測定的結果,凡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路段,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補充碾壓、加厚底基層、換填好的材料、挖開晾曬等措施,使達到標準。
。5)底基層上的低洼和坑洞,應仔細填補及壓實。底基層上的搓板應刮除;松散處,應耙松灑水并重新碾壓。
(6)逐一斷面檢查下承層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下承層標高的誤差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滿足設計要求。
(7)新完成的底基層或土基,必須按規(guī)范進行驗收。凡驗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達到標準后,方能在上鋪筑基層或底基層。
。8)在槽式斷面的路段,兩側路肩上每隔一定距離(5~10m)應交錯開挖泄水溝或設置碎石盲溝。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