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結構設計 > 正文
2014-07-02 14:45 來源于網(wǎng)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前提條件:無論采用何種內力調整方式,要保證的是連梁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裂縫寬度的要求,更不能屈服,同時連梁的內力不得低于風荷載標準組合和小震標準組合的內力。
一般的教材或者論文中都會提到或者建議內力調整系數(shù),比如“…經全部調幅(包括計算中連梁剛度折減和對計算結果的后期調幅)后的彎矩設計值不小于調幅前(完全彈性)的0.8倍(6、7度)和0.5倍(8、9度)。”-見朱炳寅老師的連梁超筋處理一文。
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對上述前提條件的分析,推導出合理的連梁限值要求。
建議的限值如下:一般來說當?shù)卣鹆Υ笥?.4倍風荷載內力時,地震組合決定連梁的承載力,此時內力調整總幅度需大于0.6,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于地震烈度高或風荷載小的時候,比如8,9度抗震的較低結構;當?shù)卣鹆π∮?.4倍風荷載內力時,風荷載組合決定連梁的承載力,此時內力調整總幅度需大于0.8,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于地震烈度低或風荷載大的時候。比如6,7度抗震的較高結構。當然對具體項目確定具體的合理限值要求是正確的思路。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