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資訊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1-02-15 08:49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關于印發(fā)《市政公用設施抗震設防專項論證技術要點(地下工程篇)》的通知
建質[2011]13號
各省、自治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建交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建設局:
根據(jù)《市政公用設施抗災設防管理規(guī)定》(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令第1號),我部組織制訂了《市政公用設施抗震設防專項論證技術要點(地下工程篇)》,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各地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確保市政公用設施抗震設防專項論證制度的落實。
各地在執(zhí)行中發(fā)現(xiàn)的有關問題,請及時告我部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管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市政公用設施抗震設防專項論證技術要點(地下工程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做好全國新建、改建、擴建地下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抗震設防專項論證(以下簡稱專項論證)工作,根據(jù)《市政公用設施抗災設防管理規(guī)定》(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令第1號),制定本技術要點。
第二條 本技術要點適用于抗震設防區(qū)的下列地下工程:
。ㄒ唬┛偨ㄖ娣e超過10000㎡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車站工程;
。ǘ┨幱诳赡芤夯虍a(chǎn)生震陷、巖石與土變化分界、地質災害可能波及等抗震不利地層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車站和區(qū)間工程;
。ㄈ┡R近活動斷裂帶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
。ㄋ模┚o鄰或穿越《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規(guī)定的特殊、重點設防類建筑工程,且其破壞可能影響周邊建筑工程正常使用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
(五)地震后可能發(fā)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
。┓仙鲜鲆(guī)模和條件的市政地下停車場、市政隧道和共同溝等其他地下工程。
第三條 建設單位按本技術要點組織專項論證時,應至少有3名國家或工程所在地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市政公用設施抗震專項論證專家?guī)煜嚓P專業(yè)的成員參加,專項論證的專家數(shù)量不宜少于5名。
第四條 依據(jù)本技術要點論證后,應達到以下抗震設防目標:
。ㄒ唬┊斣馐艿陀诒竟こ炭拐鹪O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市政地下工程不損壞,對周圍環(huán)境和市政設施正常運營無影響;
。ǘ┊斣馐芟喈斢诒竟こ炭拐鹪O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市政地下工程不損壞或僅需對非重要結構部位進行一般修理,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輕微,不影響市政設施正常運營;
。ㄈ┊斣馐芨哂诒竟こ炭拐鹪O防烈度的罕遇地震(高于設防烈度1度)影響時,市政地下工程主要結構支撐體系不發(fā)生嚴重破壞且便于修復,無重大人員傷亡,對周圍環(huán)境不產(chǎn)生嚴重影響,修復后市政設施可正常運營。
第五條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xiāng)建設主管部門可根據(jù)本地的具體情況,對本要點做出必要的補充規(guī)定,但抗震設防目標不得低于第四條規(guī)定。
第二章 專項論證的技術資料
第六條 項目建設單位組織專項論證時,應提供以下技術資料,并提前至少3天送交參加論證的專家: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見附錄)及相應的規(guī)劃依據(jù);
。ǘ┙ㄔO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僅限已實施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及有關審批、核準文件;
。ㄈ┙ㄔO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開展的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僅限于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應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項目);
(四)建設項目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五)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含結構計算書);
(六)當參考使用國內外有關設計標準、工程實例、震害資料、計算機程序及采用模型試驗成果時,應提供必要的資料和說明;
。ㄆ撸┍匾獣r應提交其他專項評價報告。
第七條 專項論證的技術資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ㄒ唬┕こ炭尚行匝芯繄蟾,應論證工程選址、布局等符合城鎮(zhèn)總體規(guī)劃和抗震防災專項規(guī)劃的要求,并說明其與已建、續(xù)建和相鄰工程的關系,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還應說明其在城市交通總體規(guī)劃中的作用。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應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項目,應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二)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應提出地下工程場地和區(qū)域地震地質條件、地震活動性、結構設計基準期以內的各項地震參數(shù),包括建議的抗震設防烈度、工程場地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和特性曲線、分層地層位移等。
(三)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包括巖土特性參數(shù)、地基承載力、場地類別、液化評價及其不良地質情況、剪切波速測試成果及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位、斷裂構造評價、危險性地段評價。必要時,應進行巖土材料動力試驗。當工程處于邊坡等不利地段時,應有相應的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斷裂影響和地形影響等抗震性能評價內容。
。ㄋ模┏醪皆O計文件,應包括工程抗震設防分類、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分組和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抗震設防目標、結構的抗震等級等內容;結構計算書,應包括采用的軟件、計算分析方法、計算模型與參數(shù)、結構抗震性能分析及其結果匯總等。
。ㄎ澹┕こ炭尚行匝芯繄蟾、初步設計文件的深度應符合現(xiàn)行《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的要求。
第三章 專項論證的內容
第八條 專項論證的主要內容包括:
。ㄒ唬┛拐鹪O防類別的確定、設防烈度及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等抗震設防依據(jù)的采用情況;
。ǘ⿴r土工程勘察成果及不良地質情況;
。ㄈ┛拐鸹疽;
。ㄋ模┛拐鹩嬎、計算分析方法的適宜性和結構抗震性能評價;
。ㄎ澹┲饕拐饦嬙齑胧┖徒Y構薄弱部位及其對應的工程判斷分析;
。┛赡艿沫h(huán)境影響、次生災害及防御和應對措施等。
第九條 巖土勘察成果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勘察鉆孔的數(shù)量及深度應符合規(guī)定;
。ǘ┮夯袆e孔數(shù)量、孔深和飽和砂土、粉土的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據(jù)以及粘粒含量分析的數(shù)量應符合要求;地下水的類型、水位的確定以及變化應正確合理;
。ㄈ﹫龅仡悇e劃分、液化判別和液化等級評定、不利和危險地段判斷(含斷裂或地裂縫構造評價)應準確可靠;
。ㄋ模﹫龅睾透浇渌涣嫉刭|作用、地質災害以及其對地下結構影響的評價應明確;
(五)對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的處理意見應得當。
第十條 抗震基本要求:
。ㄒ唬⿷苊庠诘卣鸩焕刭|條件下建設市政地下工程,當無法避免時應有針對性的措施;
。ǘ⿷捎糜欣诳拐鸬牡叵陆Y構體系和結構型式,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整體安全和穩(wěn)定。
第十一條 抗震計算、計算分析方法的適宜性和結構抗震性能評價應符合下列要求:
。ㄒ唬┛拐鸱治龇椒☉c地下結構的型式、體量和特點相適宜,結構布置方案應合理;
。ǘ┛拐鸱治鲇嬎隳P秃瓦吔鐥l件應合理;
(三)所選取各項參數(shù)及地震作用應合理;
。ㄋ模┑叵陆Y構地震響應(如變形、內力等)應合理;
(五)復雜結構之間相互作用分析應合理,并要求采用兩種以上的計算分析方法進行計算比較,可以用反應譜和時間歷程輸入計算作為參考;
(六)不良地質作用對結構抗震影響分析應合理;
。ㄆ撸┑卣饤l件下對臨近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建、構筑物的影響分析應合理;
(八)結構抗震性能總體評價應合理。
第十二條 主要抗震構造措施和結構薄弱部位的工程判斷應符合下列要求:
。ㄒ唬┑叵陆Y構主要抗震構造措施應合理;
。ǘ┕こ炭拐鸨∪醪课坏呐袛鄳獪蚀_,相關措施應合理。
第四章 專項論證意見
第十三條 專項論證意見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ㄒ唬┛傮w評價。對建設項目的抗震設防標準、工程選址和布局、巖土工程勘察和地質評價、地下結構方案、抗震分析方法和參數(shù)選取、計算結果及結構的總體抗震性能等結論的合理性進行評定。
。ǘ┐嬖趩栴}。對影響抗震安全的問題,應在論證意見中提出,并提出便于施工圖審查的主要控制指標(含性能指標)及內容。
。ㄈ┙Y論。結論可分為“可行”、“修改”、“不可行”三種:
1、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工程項目,列為“可行”?辈煸O計單位對專項論證意見的執(zhí)行情況,由施工圖審查機構在施工圖審查時進行檢查。
2、基本符合抗震設防要求,但在計算、構造方面不盡合理或存在局部問題的工程項目,列為“修改”。由勘察設計單位補充修改相關材料,經(jīng)原專項論證專家組確認“可行”,出具結論意見,建設單位按有關規(guī)定存檔,并由施工圖審查機構負責檢查執(zhí)行情況。
3、對存在明顯抗震安全問題、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建筑和結構工程方案需進行較大調整的工程項目,列為“不可行”。勘察設計單位應對存在的問題重新進行工程勘察或初步設計,由建設單位重新組織專項論證。
第五章 附則
第十四條 本技術要點所稱抗震設防區(qū),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區(qū))。
第十五條 本技術要點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管司負責解釋。
附件下載: 市政公用設施地下工程抗震設防專項論證申報工程基本情況表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