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1:5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招標師考試 按知識體系歸納的九大管理任務
(1)項目綜合管理
項目綜合管理(又稱為“項目整體管理”)是指將項目各階段、各領域工作過程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同項目管理總體目標綜合起來的管理活動,旨在統(tǒng)籌各方要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沖突,對進度、費用、質量等多方位目標進行協(xié)調管理,從而確保項目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項目綜合管理的關注重點是項目各組成部分和參與要素之間交互界面的識別、監(jiān)測和控制,這些交互界面一般包括人員界面、工作范圍界面、時間界面、技術界面等。
項目綜合管理主要包括的過程有:
1)項目綜合計劃的制訂。項目綜合計劃是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項工作所作的總體安排。項目綜合計劃圍繞項目總體目標的實現(xiàn),系統(tǒng)提出工作、費用、進度、變更控制、采購、資源需求與供應、組織及人員、信息等一系列項目管理任務的分項計劃,各分項計劃具有密切關聯(lián)性。綜合計劃的形式可以是將各個單項管理工作任務匯總為一體的計劃,對復雜項目而言更多的卻仍是一系列分類的單項工作計劃,但它們之間不再相互脫節(jié),而是形成了完全的內在聯(lián)系與強烈的邏輯關系。
2)項目綜合計劃的實施控制。項目執(zhí)行的過程就是項目綜合計劃的實施過程,這也是資源集中投入和項目目標得以逐步實現(xiàn)的過程。在項目綜合計劃實施過程中,為確保項目總體目標得以實現(xiàn),必須持續(xù)監(jiān)測、評價項目各工作過程執(zhí)行情況,分析與計劃的偏差,采取必要的預防和糾偏措施。
3)項目綜合計劃的整體變更控制。項目執(zhí)行要受到各類組織和人員、技術、環(huán)境、政治、經濟、社會等動態(tài)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的變動可能會對項目綜合計劃的實施產生很大影響,嚴重時可能導致計劃無法實現(xiàn),所以應按照適當程序和規(guī)則(如:溝通、評審、批準)對動態(tài)環(huán)境下項目綜合計劃的變更進行有序控制,從而加強對項目的綜合管理。變更控制的內容包括:評估變更需求以決定變更帶來的收益是否足以彌補相應的損失和費用,確定變更是否已經發(fā)生,以及當變更實際發(fā)生時對其進行管理。
(2)項目范圍管理
項目范圍管理是指對整個項目生命期所涉及的工作范圍進行管理和控制,從而確保項目完成按照規(guī)定、計劃或要求所必須要做的全部工作,并且只完成那些必須完成的工作。項目范圍管理的關鍵在于識別和控制哪些工作應該包括在項目之內,哪些工作不應該包括在項目之內。項目范圍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過程:
1)項目范圍定義。項目范圍定義是指把項目工作或可交付成果分解劃分成較小的、易于管理的多個組成單元。通過項目范圍定義及任務分解可有效提高費用、資源和時間估算準確性和各項工程過程的控制精度,同時也便于組織權限劃分及任務分配。通過項目范圍定義一般可形成項目管理的最重要成果,分別為項目許可證、工作說明書和工作分解結構。
2)項目范圍確認。項目范圍確認是指對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完成的各項工作或形成的可交付成果進行核驗和接受。例如,工程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工程地質勘察項目的勘察報告審核確認等。
該過程要求對項目在執(zhí)行過程是完成的各項工作進行及時檢查,確保正確、滿意地完成項目范圍定義提及的全部工作。范圍確認的工作依據(jù)包括實際工作成果、項目相關文件、第三方評價等;范圍確認的結果是對項目工作完成成果的正式接受。
3)項目范圍變更控制。項目范圍變更是指對已經明確項目范圍定義的改變,可能涉及增減項目工作、改變項目成果數(shù)量和功能要求等。針對項目范圍變更的控制行為包括:
①爭取變更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②按照程序核實確認已經和將要發(fā)生的范圍變更,杜絕“范圍蔓延”;
③結合進度、費用、質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其他管理任務,妥善處理已經發(fā)生的范圍變更。
(3)項目時間管理
項目時間管理(也可稱為“項目進度管理”)是指為確保項目按期完成所有必須完成的工作而進行的管理。項目能否按期完成往往關系重大,項目時間管理既是項目管理的中心任務,也是項目目標體系中三大目標之一。
項目時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過程:
1)進度定義。進度定義是指結合項目范圍定義的可交付成果及其分解結構(一般為工作分解結構),確定為取得各項分解后可交付成果所需開展的各項具體工作(活動、作業(yè)和工序)。進度定義的成果為具有合適的精細度和層級劃分、可完整描述項目全部工作與進度的清單。
2)工作排序。工作排序是指確定各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形成成果文檔。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先后順序關系)主要包括工藝關系和組織關系,具體可表現(xiàn)為平行、順序和搭接三種形式。
工作排序的主要成果為表達項目各工作間邏輯關系的項目網絡圖。項目網絡圖按其繪制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單代號網絡圖和雙代號網絡圖兩種主要方式。
3)工作時間估計。工作時間估計是指預測、判斷和估計完成各項工作所需時間。這類估計的準確性主要依賴于對項目工作了解程度和可參考的歷史經驗,所以一般由對項目工作最熟悉、經驗最豐富的個人和集體承擔。
4)進度計劃制訂。工程進度計劃是指確定項目各項工作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這一工作主要依據(jù)工作定義、排序和時間估計的成果,同時還應兼顧資源配備、外部制約等信息,對于較復雜項目,則一般需安排出其關鍵路線。
制訂進度計劃的常用方法包括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技術、圖示評審技術和風險評審技術。
進度計劃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里程碑圖、橫道圖(也稱“甘特圖”)和時標網絡圖等。
5)進度控制。進度控制是指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通過檢查和比對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找出并分析偏差,及時采取糾偏措施。項目執(zhí)行受眾多動態(tài)因素影響和干擾,經常會造成實際進度偏離計劃,必須實施有效的進度控制,方可確保項目整體進度目標的實現(xiàn)。
(4)項目成本管理
項目成本管理(也可稱為“項目費用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三個階段性任務:一是制訂資源計劃;二是做出成本估算,編制成本預算;三是進行成本控制。將成本管理分為這三個階段性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確定項目范圍,根據(jù)可獲得資金和管理政策及策略制定預算,確保項目在批準的預算范圍內完成。
1)制訂資源計劃。為了完成項目的作業(yè)活動,需要不同的資源,這取決于工作是在內部直接完成還是通過外部承包商完成。資源分配按照工作分解結構中的最低層級——工作包層面進行,資源計劃要明確每項工作包需要哪些資源,延續(xù)多長時間,應用資源成本率再加上管理開支和外包所需的費用即可估計項目成本,將其反過來用于指導項目范圍與質量標準的制定,從而為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礎。
2)成本估算與預算。編制成本計劃的方法有很多,從粗略的匡算到詳細的預算,中間還可經過估算與概算,其中概算和預算必須建立在較詳細的技術文件基礎之上,既復雜又耗費時間和費用,因此在項目生命周期的開始階段,項目的技術文件尚不確定,對成本只需做出匡算和估算,雖然不夠精確,但不失為最適宜的成本計劃管理方法。
3)成本控制。對每項作業(yè)活動將發(fā)生的成本進行估計,結合作業(yè)活動清單和進度計劃的安排,又可以進行現(xiàn)金流的預測和統(tǒng)計分析。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事件的發(fā)生,可以增加一部分資源配置用于管理儲備,所得到的預算就成為項目成本控制的基準。
由于項目管理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成本控制要求及時發(fā)現(xiàn)偏差,并決定如何使項目回到正常軌道和在預算控制內。當提出變更請求時,成本控制也應做出反應。成本控制系統(tǒng)以績效衡量指標為基礎,每當發(fā)生項目范圍變更時,也要求對基本預算進行調整。
(5)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是指為確保項目成果(產品或服務)滿足預定的質量需求的管理過程和活動。
1)衡量產品項目質量,一般對應于最終成果是有形產品的項目,有如下八個指標:①性能。②特點。③可靠性。④一致性。⑤持久性。⑥可維護性。⑦美觀性。⑧感知質量。
2)衡量服務項目質量,一般對應于不形成有形產品的服務性項目,如工程咨詢服務、項目融資服務、科技研發(fā)服務、物流咨詢服務等,有如下四個指標:①全面性。 ②科學性。③先進性。 ④適用性。
3)項目質量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工作過程:
①編制質量計劃。編制質量計劃旨在確定項目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和為達到這一標準質量所需開展工作的計劃和安排。編制質量計劃的主要依據(jù)為項目范圍、質量方案、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等,計劃主要內容包括質量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組織結構、職責、程序、流程和所需資源。
②質量保證。質量保證旨在建立必要的質量保證體系,可為項目達到所要求的質量水準提供信心。通過質量保證系統(tǒng)的建立和運行,不斷檢查(審核)項目質量計劃的實際執(zhí)行情況,提高了項目工作自身及項目可交付成果的效率和質量。
③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監(jiān)控項目具體成果以判定其是否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并制定相應措施來消除導致質量偏差的原因,以確保項目質量得以實現(xiàn)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要“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
質量控制工作可借助的常用工具包括:用于尋找和判斷影響質量的主次因素的排列圖(帕累托圖)、用于分析導致質量問題主要原因的因果分析圖(魚刺圖)等。
(6)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是指根據(jù)項目目標,采用科學方法對項目人力資源進行有效規(guī)劃、開發(fā)、配置、評價和激勵等方面的工作。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對外在因素(即人員數(shù)量及其專業(yè)構成比例等量的方面)的管理,就是要通過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滿足項目目標和具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對內在因素(即人員心理和行為等質的方面)的管理,就是要通過評價、激勵等手段,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人盡其用。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工作過程:
1)項目組織與人力資源計劃。項目的臨時性決定了項目組織的臨時性,如要編制好人力資源計劃,必須組建好臨時性質的項目結構和組織,使來自本企業(yè)其他項目團隊、各個職能部門以及來自其他企業(yè)組織的不同成員轉變成一個團隊,并進行適當?shù)姆止、激勵、檢查和督導。
人力資源計劃是通過科學分析和預測,對項目工作過程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做出的總體性安排,具體包括制定組織規(guī)劃(明確組織結構形式、分工及授權等)、制定人員配備計劃、制定團隊成員開發(fā)計劃(培訓、考評和激勵等)。
2)人員選擇及配備。即根據(jù)人員配備計劃,及時通過人員招聘、選拔、錄用等方式選擇項目所需人力資源,并根據(jù)個人的技能、素質、經驗和知識等進行合理安排和配備。
3)項目團隊建設。即通過對項目團隊成員進行培訓、績效考核與激勵,使個體員工具有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并不斷發(fā)展,以適應其本職工作要求,同時著力培養(yǎng)全體成員同心協(xié)力的團隊精神。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