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0 13:4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本文系統(tǒng)總結了九運會交通組織的經驗,涉及到方案擬定的過程,交通組織策略、車輛通行證的發(fā)放、方案的實施等。希望九運會的交通組織經驗能夠對類似大型活動的交通組織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交通組織 交通總量控制 車輛通行證
第九屆全國運動會(下稱“九運會”)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廣東隆重舉行。本屆全運會實現(xiàn)了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環(huán)境、一流的組織、一流的成績”的目標,同時也展示了廣州交通的嶄新面貌。根據(jù)九運會賽程安排,廣州賽區(qū)除了承擔大部分的比賽項目外,開幕式及閉幕式也分別在廣州市區(qū)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廣州體育館舉行,交通壓力非常巨大。從九運會開閉幕式和賽事期間的廣州市的交通狀況來看,交通秩序井然,運動員和裁判員都能順利到達比賽場館,特別是參加開幕式的觀眾和演員人數(shù)達到了10萬人,吸引交通量達7000多PCU(標準小客車),在45分鐘內就基本疏散完畢。應該說廣州市的交通經受住了九運會的考驗。本文對九運會的交通組織經驗作一總結,希望對大型活動的交通組織能夠有所啟發(fā)。
一、廣州市交通狀況的改善為九運會交通組織提供了基礎
最近幾年廣州市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重點建設好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形成了對外高速公路及內環(huán)路加放射線的道路主骨架路網,為九運會交通組織提供了道路交通設施條件。
1999年~2000年內環(huán)路及東西南環(huán)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隨后又相繼建成黃埔大道放射線、增槎路放射線、東曉路放射線、廣園東快速路等,市區(qū)的交通面貌有了較大改觀。中心區(qū)機動平均行程車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 km/h.同時地鐵1號線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平日客流為17萬人次,高峰日達30余萬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壓力。
二、成立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組,并開展研究工作
為做到保證九運會的順利進行,又能保持廣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廣州市政府和“九運會”組委會領導,經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和廣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項,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為課題研究主編單位,廣州市交通規(guī)劃研究所為副主編單位,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局、廣州市公用事業(yè)局、廣州市交通委員會、廣州市市政管理局、廣州市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珠江實業(yè)集團公司和市中心區(qū)交通項目辦公室等單位為協(xié)編單位,成立九運會交通組織方案研究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從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統(tǒng)全面地進行了大型運動會期間的各項研究,及早地將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規(guī)劃、交通建設中去,研究期間督促交通配套設施按照交通組織方案進行建設,對整個交通組織方案的順利實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個項目研究的過程可劃分為五個階段:
1.研究立項階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確定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項目,由市交警支隊和市交通規(guī)劃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綱》。
2000年10月25日,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大綱通過了市建設科技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2.《初期報告書》編制階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階段主要進行基礎資料的收集,現(xiàn)狀交通調查與分析,同時到國內有關城市學習舉辦大型運動會交通組織的經驗,對九運會的兩個主要會場——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廣州體育館提出相應的交通設施建設建議和初步的交通組織方案,提交初期報告。本階段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下:
1)工作小組對九運會的基本籌備情況以及各個場館詳細情況進行了調查,對重點研究場館的周邊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車場情況等進行了詳細實地踏勘,并對兩個重要場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廣州體育館的周邊道路交通流量進行了調查,對整體的路網有了清晰的認識。
2)項目小組到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大型活動的交通組織經驗。在北京通過交流、座談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屆亞運會的交通組織、建國50周年慶;顒拥慕煌ńM織等;在上海市學習“八運會”期間的交通組織。通過考察學習對九運會交通組織方案的制定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對制定九運會交通組織方案有著重要的啟發(fā)作用。
3)提交道路、停車場和監(jiān)控設施的建設建議。
4)擬定開幕式和閉幕式初步的交通組織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初期報告)》通過了市建設科技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3.《中期報告書》編制階段(2001年3月-6月)
根據(jù)初期報告評審意見,跟進交通設施的建設,同時和設計單位進行協(xié)調,并對九運會的廣州賽區(qū)各場館進行詳細的交通組織方案設計,包括開幕式場館內部交通組織方案、閉幕式場館內部交通組織方案以及賽事期間廣州賽區(qū)各場館的交通組織方案設計,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2001年6月7日,《九運會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研究(中期報告)》通過了市建設科技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4.《最終報告書》編制階段(2001年6月-9月)
根據(jù)中期報告專家評審意見和設施的建設情況,修改完善開幕式、閉幕式和賽事期間的交通組織方案,同時根據(jù)九運會組委會提供的最新賽事安排等,制定運動員、裁判員的往返比賽場館路線交通保障方案。
結合相關的活動對交通組織方案進行檢驗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針對廣州體育館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動進行了跟蹤調查,及時發(fā)現(xiàn)廣州體育館中存在的交通問題,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并提交交通運作評估報告。2001年9月22日九運會主會場——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落成慶典晚會,是開幕式交通組織的一次演練。項目組對本次晚會的交通組織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運作評估報告,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同時項目小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觀摩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的交通組織,為九運會的交通組織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