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標準制定的對象
在我國,各級標準制定的對象有明確的規(guī)定。
。1)國家標準的制定對象!吨腥A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國家標準(含標準樣品的制作)。”具體說,對以下八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為國家標準:
①互換配合,通用技術語言要求;
、诒U先梭w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技術要求;
、刍驹、燃料、材料的技術要求;
、芡ㄓ没A件的技術要求;
⑤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
⑥通用的管理技術要求;
⑦工程建設的重要技術要求;
、鄧倚枰刂频钠渌匾a品的技術要求。
。2)行業(yè)標準的制定對象。按《行業(yè)標準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需要在行業(yè)范圍內統(tǒng)一的下列七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為行業(yè)標準(含標準樣品的制作):
①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含代碼)、文件格式、制圖方法等通用技術語言;
、诠ぁ⑥r業(yè)產品的品種、規(guī)格、性能參數、質量指標、試驗方法以及安全、衛(wèi)生要求;
、酃、農業(yè)產品的設計、生產、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使用、維修方法以及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wèi)生要求;
④通用零部件的技術要求;
、莓a品結構要素和互換配合要求;
、薰こ探ㄔO的勘察、規(guī)劃、設計、施工及驗收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咝畔ⅰ⒛茉、資源、交通運輸的技術要求及其管理方法等要求。
。3)地方標準的制定對象。在既無相應的國家標準,又無相應行業(yè)標準的情況下,需要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統(tǒng)一的下列技術要求,可以制定為地方標準:
、俟I(yè)產品的安全、衛(wèi)生要求;
、谒幤贰F藥、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節(jié)約能源、種子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要求;
③其他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要求。
。4)企業(yè)標準制定的對象。
、倨髽I(yè)生產的產品,在沒有相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可供采用或相應標準不適用時(強制性標準除外),可以作為制定企業(yè)標準的對象;
②對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選擇或補充的技術要求,可以作為制定企業(yè)標準的對象;
、蹖工藝、工裝、半成品和方法等技術要求,以及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也可以作為制定企業(yè)標準的對象;
④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進步,企業(yè)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地方標準的產品的標準。
3.標準制定的程序
我國在參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SO/IEC導則第1部分:技術工作程序》(1995年版)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頒布了國家標準GB/T 16733—1997《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及代碼》。該標準將國家標準的制定程序劃分為如下九個階段:
第一,預備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充分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新工作項目建議。
第二,立項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對新工作項目建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審查和協(xié)調的基礎上,提出新工作項目。
第三,起草階段:標準起草階段是制定標準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按編寫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GB 1.1一2000)編制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編寫編制說明和有關附件。
第四,征求意見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向有關單位發(fā)送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被征求意見的專家對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審查,審查后將意見反饋給標準起草工作組。
標準起草工作組根據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對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進行徹底修改。在此基礎上編制標準草案送審稿,并將回函意見進行分類匯總,注明取舍情況,制表作為附件內容之一。
經驗證明,標準文本的差錯幾乎全部來源于標準征求意見稿,凡是在此階段漏網的差錯在以后各階段也很難發(fā)現(xiàn)。因此,對此階段應當給以特別關注。
第五,審查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以會議審或函件審的形式對標準草案送審稿進行審查。無論是會議審還是函件審,標準審查組織單位都應將審查的意見及時反饋給標準起草組。標準起草組根據收集到的各種意見對標準草案送審稿進行修改,在此基礎上形成標準草案報批稿。對于難度較大和爭議較多的標準草案送審稿一般采用會議審查的方式,其余可以采用函件審的方式。
第六,批準階段:標準批準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對標準草案報批稿進行審查、批準和編號,并提供標準出版稿。
第七,出版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標準出版物。
第八,復審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按規(guī)定,定期對標準進行復審。
第九,廢止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復審結果,通過一定形式宣布某項標準廢止。
其他等級標準的制定程序,也可參照國家標準制定程序辦理。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