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道橋工程 > 正文
2012-10-05 11:52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工程概況
工程概況
梯子山某隧道工程為×× 至×× 高速公路(江蘇宜興段)穿越梯子山新建項目,梯子山位于蘇浙兩省交界處,它的建設對發(fā)揮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帶動本地經濟及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帶動山區(qū)人民致富有著重要的意義。梯子山某隧道全長0.332 公里。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情況及氣候情況
氣候情況 隧址區(qū)屬副熱帶季風型氣候,干濕冷暖,雨水充沛,全年無霜期長,平均為 .
239 天。冬、夏季時間較長,春、秋季為過度季節(jié)。年平均氣溫15.6 C, 極端最高溫度39.6 C, 最低氣溫-13.1C, 年均降水量1197.33mm, 日最大降水量150.0mm, 年平均風速3.3m/s, 瞬時最大風速40.0m/s.年均蒸發(fā)量1223.6mm, 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陰雨連綿的天氣出現(xiàn)在春秋季,低溫在入秋之后,臺風的時間集中于7-9 月份,龍卷風一般發(fā)生在春末或秋初。
地形地貌
梯子山位于蘇、浙兩省交界處,為太華-大朝山山脈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脈。山體走向為北東向。為志留系巖屑砂巖,砂質泥巖構成剝蝕低山~丘陵區(qū)。
梯子山山頂海拔99m,隧道位于山體東段,該處山脊高程約為42 m.山體北坡較陡,南坡相對較緩。山體東邊坡有104 國道饒山而過,隧道進口104 國道上跨主線,104 國道路面高程17.3m,104 國道東側即為太湖。山體坡腳標高約為2.5m.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概況
據(jù)地面地質調查及鉆探揭露,隧址區(qū)出露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亞粘土;志留系茅山組中段巖屑石英砂巖,巖屑砂巖,局部夾薄層黏土巖、泥質砂巖。
強風化巖屑砂巖或石英砂巖呈碎塊狀,豎向裂隙較發(fā)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粘土巖、泥巖質地較軟,手指可劃痕,屬于軟質巖石,具有遇水軟化和弱膨脹特點。
地質構造為一軸向東西的背斜構造,背斜核部由志留茅山組地層組成,地貌表現(xiàn)為負地形。而背斜兩翼如蘭右山、梯子山相對抬升,表現(xiàn)為丘陵山地。
由于背斜軸向東西,褶皺形態(tài)舒緩,在梯子山出露的基巖,走向多為東西向,向西南微傾,傾角一般為2-6 度。局部地段因存在小型褶皺,地層產壯稍有變動。
隧道區(qū)未發(fā)現(xiàn)較大規(guī)模斷層,在梯子山西北坡觀察到兩條近于平行 排列的正斷層,規(guī)模較小,該斷層離線路較遠(>100 米), 是否與隧道相交,施工開挖時應結合超前地質預報查明,并加強超前支護。
……
詳情請下載附件:寧波梯子山某雙聯(lián)拱隧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