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融資風險的主要來源
1.政治方面的風險。
項目的政治風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風險,另一類是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穩(wěn)定性造成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利率風險,即利率變動直接或間接地造成項目價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損失的風險和匯率風險,即匯率波動而蒙受損失兩個方面。
2.法律方面的風險。
法律風險指東道國法律的變動給項目帶來的風險。項目融資本質上是產權(特許權)制度的創(chuàng)新,因此需要國家通過立法劃分產權界限,維護產權收益。一般地,合同用于合同當事人注冊國的法律,而我國目前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體系尚不完善,項目融資不完全適用我國法律,難以實現其預定的目標。其次,目前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BOT特許權經營方式,但我國缺乏保證特許權經營規(guī)范運作的完備法律制度,從而提高了項目融資的風險,相應加大了融資成本。
3.管理方面的風險。
(1)項目融資具體操作困難,加大融資風險。項目融資的籌資方式日益多樣化,除了通過貸款外,一些項目公司也以發(fā)行股票或債券的方式籌資。多渠道的籌資方式有利于降低項目融資風險,減少籌資成本。但我國現有的法律對發(fā)行主體或發(fā)行人都過于嚴格,使得項目融資渠道不暢通,加大了項目公司的融資風險。
(2)風險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難有保障。項目融資風險管理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風險的識別、風險估量和風險管理的實施。管理風險主要表現為融資工作質量差、效率低,缺乏融資戰(zhàn)略和技巧,致使融資工作難以完成。
(3)客觀條件欠缺,制約風險管理發(fā)展。項目融資在資金籌措、合同談判、項目實施、收益計算與分配、合同糾紛的解決等方面都有一套獨特的運行規(guī)則和辦法,需要專門的機構和懂經濟、政治、法律、財務、合同和技術等各方面知識的人員負責實施。
4.項目本身的風險。
主要包括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準而帶來的完工風險;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勞動力供應等因素所導致的生產經營風險;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