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水成土綱(H)
半水成土綱分為暗半水成土(H1)、淡半水成土(H2)2個亞綱。半水成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5個土類。其中,暗半水成土包括草甸土1個土類;淡半水成土包括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4個土類。
。1)草甸土
草甸土是發(fā)育于地勢低平、受地下水或潛水的直接浸潤并生長草甸植物的土壤。屬半水成土。
分布地區(qū):分布在世界各地平原地區(qū)。中國南方草甸土由于長期耕種,大部分已發(fā)展成水稻土和其他耕種類型土壤;北方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及其河沿地區(qū)。草甸土的形成有潴育過程和腐殖質積累過程。
主要特征:有機質含量較高,腐殖質層較厚,土壤團粒結構較好,水分較充分。草甸土有腐殖質層、腐殖質過渡層和潛育層。
。2)潮土
潮土屬于河流沉積物受地下水運動和耕作活動影響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現(xiàn)象而得名。屬半水成土。潮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類旱耕地,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55%,僅次于水稻土。
分布地區(qū):分布范圍廣,地形平坦開闊,水熱資源充足,是我國糧、棉、油及一些名特優(yōu)產品的重要產區(qū)。
主要特征: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多數(shù)國家稱此類土壤為沖積土或草甸土。形成潮土的形成過程主要受3種因素的影響:①沉積物。②地下水。③耕作。
。3)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在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條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質、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種半水成土壤。
分布地區(qū):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周圍的山麓平原洼地、南陽盆地及太行山山麓平原的部分地區(qū),為我國北方暖溫帶半濕潤區(qū)的一種非地帶性的半水成土壤。
主要特征:黑土層質地粘重,黑土層粘土礦物多以蒙脫石為主,水云母次之。砂姜黑土多呈中性一微堿性反應。
。4)林灌草甸土
分布地區(qū):林灌草甸土主要分布地貌區(qū)域為河間沖積平原、河岸階地。
主要特征:林灌草甸土壤發(fā)育特征與一般草甸土相似,殘留凋落物少,腐殖質表土層薄,土體鹽分含量低。在發(fā)育中期,隨著林灌生長繁茂,林冠郁閉度增大,林下草類逐漸減少。風化成土作用弱,剖面分異不明顯。土壤堿性強,碳酸鈣含量高,石膏含量低。土壤養(yǎng)分的區(qū)域變化大。
。5)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位于山頂局部水濕條件較好的平緩部位。由于海拔較高,氣溫低,降水多,濕度大,一年中有大半時間云霧彌漫,相對濕度高達70%~90%,土壤積雪和凍結期長達半年以上。
分布地區(qū):山地草甸土的分布和形成條件山地草甸土在分類系統(tǒng)中屬半水成土綱,暗半水成土亞綱,是安徽省中山頂部喜濕草甸植物及草甸灌叢矮林下形成的一種土壤類型。
主要特征:殖質積累明顯,礦物風化緩慢。山地草甸土比較濕潤,局部洼地在雨季尚有積水現(xiàn)象。山地草甸土有機質含量較高,且分布很深,表土層含量為10%.山地草甸土土體疏松,結構良好,養(yǎng)分豐富,自然肥力較高,但地處山地頂部,分布零星,面積不大,農業(yè)上難以利用。排水條件較好,或風力較小處有灌木或黃山松等矮林生長。
9.水成土綱(J)
水成土綱分為礦質水成土(J1)、有機水成土(J2)2個亞綱。水成土綱土壤主要包括沼澤土、泥炭土2個土類。其中,礦質水成土包括沼澤土1個土類;有機水成土包括泥炭土1個土類。
(1)沼澤土
沼澤土屬于發(fā)育于長期積水并生長喜濕植物的低洼地土壤。
分布地區(qū):沼澤土分布,以寒帶森林苔原和溫帶森林草原地區(qū)較集中。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山地,以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較集中。
主要特征:其表層積聚大量分解程度低的有機質或泥炭,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底層有低價鐵、錳存在。
。2)泥炭土
分布地區(qū):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層的潛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濕地區(qū)的低洼地。
主要特征:泥炭土的土層可分草根層、泥炭層、腐泥層和潛育層。地表可有厚20-30cm的草根層,草根層下為泥炭層和礦質潛育層,有時泥炭層下還有腐殖質過渡層。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