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籍管理的內容(一)
我國目前的地籍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地調查、土地登記、土地統(tǒng)計和地籍檔案管理。
土地調查
土地調查是以查清土地的位置、數量、等級、利用和權屬狀況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調查通過調查獲得準確的土地數量、質量、利用和權屬狀況的資料,為編制國民經濟計劃和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土地調查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查清村和農、林、牧、漁場,居民點及其以外的獨立工礦企事業(yè)單位土地權屬界線和村以上各級行政界線,查清各類用地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其內容有:
1)查清土地權屬界線和各級行政界線;
2)查清土地利用類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類面積;
3)匯總土地總面積和各分類面積;
4)編制分幅土地權屬界線圖和縣鄉(xiāng)兩級土地利用現狀圖;
5)對土地利用狀況作出科學評價。
(2)地籍調查
地籍調查是以權屬調查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權屬界線、數量、用途等基本狀況,滿足土地登記需要。地籍調查包括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兩項內容。
1)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是對宗地權屬及其權利所及范圍的調查。它是針對土地使用者的登記申請,對申請者的宗地位置、界線、用途等進行實地核實、記錄,并經土地使用引認定,為地籍測量、權屬審核、登記發(fā)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憑證。
2)地籍測量
地籍測量是在權屬調查基礎上運用測繪科學技術測定界址線的位置、計算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核發(fā)證書提供依據,為地籍管理服務。
(3)土地條件調查
土地條件調查是對土地的構成要素如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以及對土地的地理位置與投入產出關系等社會經濟條件的調查,為土地經濟評價、適宜性評價等提供基礎資料。
1)土地自然要素調查,指構成土地的氣候、地形、地質、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條件因素;
2)土地社會經濟條件調查。土地的社會經濟條件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及其素質,教育水平),交通狀況及區(qū)位,基礎設施、能源、供水、供電、電訊等公共設施,工農業(yè)產值及產業(yè)結構、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及市場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